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

經濟05-03長期成本-選擇題

【四技二專試題】

A01.當長期平均成本曲線隨產量增加而遞減時,則該廠商有 (A)內部經濟 (B)內部不經濟 (C)外部不經濟 (D)外部經濟。[90商業]

(A)內部經濟:LAC遞減。(B)內部不經濟:LAC遞增。

 

C02.如果某廠商生產10單位產量之長期平均成本為$60,而生產11單位之長期平均成本亦為$60,由資料推測廠商長期平均成本應為 (A)規模經濟(economics of scale) (B)規模不經濟(diseconomics of scale) (C)固定規模報酬(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D)邊際生產力遞增。[94商業]

產量增加,長期平均成本固定不變,表示LAC呈水平線,為規模報酬固定。

 

C03.廠商擴大生產所產生規模不經濟(diseconomies of scale)現象,請問會是下列哪一項原因造成? (A)政府提高營業稅 (B)石油價格上升 (C)管理困難 (D)公共建設不足。[95商業]

規模不經濟,又稱內部不經濟,即廠商本身管理不當所造成。

 

C04.若長期平均成本線(LAC)為一平滑的U字型曲線,而在LAC線的最低點時,會有下列何種情形? (A)長期邊際成本大於長期平均成本 (B)長期邊際成本小於長期平均成本 (C)長期邊際成本等於長期平均成本 (D)短期平均成本小於長期平均成本。[97商業]

LMCLAC,為LAC線的最低點。

 

A05.所謂內部經濟(Internal Economy)是指 (A)規模報酬遞增 (B)規模報酬遞減 (C)規模報酬固定 (D)長期平均成本線水平的部分。[103商業]

內部經濟(規模經濟),規模報酬遞增,長期平均成本LAC遞減。

 

C06.有關長短期成本的關係,以下敘述何者不正確? (A)長期平均成本線是短期平均成本線的包絡曲線 (B)長期平均成本線上任一點必與短期平均成本線上某一點相切 (C)長期平均成本必大於等於短期平均成本 (D)長期平均成本線的最低點,也必定是某短期平均成本線的最低點。[103商業]

(C)短期平均成本(SAC)≧長期平均成本(LAC)

 

B07.下列何者會使長期平均成本呈現遞減現象? (A)在技術不變下,不斷增加勞動的雇用量 (B)擴大規模下,因大規模採購生產要素而獲得折扣,使成本下降 (C)政府改善交通建設,使運輸成本降低 (D)政府為改善財政赤字,對所有廠商加稅。[104商業]

長期平均成本呈現遞減,是廠商本身有利因素造成的內部經濟。(A)屬短期概念,使LAC曲線呈現遞增。(C)屬外在產業或社會有利因素,使LAC曲線整下移,將造成外部經濟。(D)屬外在產業或社會不利因素,使LAC曲線整上移,將造成外部不經濟。

 

D08.若長期平均成本LAC隨產量增加而遞增,此時稱為 (A)邊際報酬遞增 (B)邊際報酬遞減 (C)規模報酬遞增 (D)規模報酬遞減。[105商業]

LAC隨產量增加而遞增,形成正斜率,稱為規模報酬遞減。

 

B09.若甲廠商的長期平均成本線(LAC)與長期邊際成本線(LMC)皆為一平滑U型曲線,且LAC的最低點產量Q500,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Q300時,LMCLAC (B)Q400時,此廠商的生產處於規模報酬遞增的階段 (C)外部經濟會使LAC線整條向上移動 (D)Q600時,短期平均成本(SAC)會小於長期平均成本(LAC)[108商業]

(B)Q400LAC為負斜率,處於規模報酬遞增階段。

 

D10.下列有關長期平均成本LAC之敘述,何者正確? (A)外部經濟會使LAC隨產量增加而遞減 (B)固定成本增加會使LAC線往上移動 (C)規模報酬遞減會使LAC線往下移動 (D)廠商內部不利的因素會使LAC處於上升階段。[111商業]

 

經濟05-03長期成本

5-3.1長期成本結構

成本種類

意義與說明

長期總成本LTC

(Long-run Total Cost)

1.在長期,廠商從事生產支付的成本總額。

2.在長期,所有生產要素都是變動要素。

3.廠商會選擇最適規模來生產最適量,使總成本最小。

4.LTCSTC的包絡曲線(Enveloped Curve),除STCLTC相切點外,STC均高於LTC,即STCLTC

5.Q0LTC0,故由原點出發,先遞減式增加後遞增式增加,向右上延伸,並與各STC線相切。

長期平均成本LAC

(Long-run Average Cost)

1.LACLTC÷Q

2.在長期,每單位產量平均分攤的成本。

3.LACSAC的包絡曲線,呈U字形,除SACLAC相切點外,SAC均高於LAC,即SACLAC

長期邊際成本LMC

(Long-run Marginal Cost)

1.LMCΔLTC÷ΔQ

2.在長期,每增加一單位產量,總成本的變動量。

3.LMC曲線呈U字形,但不是SMC的包絡曲線。

4.LMCLACSAC相切點對應的SMC連接而成,會通過LAC最低點。

 

5-3.2長期平均成本曲線

5-3-2.1LAC曲線與SAC曲線的關係

1.LAC曲線下降,與其相切的SAC曲線也處於下降。

2.LAC曲線上升,與其相切的SAC曲線也處於上升。

3.LAC曲線最低點時,與其相切的SAC曲線也在最低點,此時SACLACSMCLMC,為最適生產規模

 

5-3.2.2LAC曲線的形狀

成因

U字形,廠商本身內在因素造成。

情況

LAC遞減

LAC固定

LAC遞增

說明

生產規模擴大,受內部有利因素影響,使LAC隨產量增加而遞減。

生產規模擴大,產量增加速度等於成本增加速度,使LAC呈水平線。

生產規模擴大,受內部不利因素影響,使LAC隨產量增加而遞增。

現象

規模報酬遞增

規模經濟

(Economies of Scale)

內部經濟

(Internal Economy)

規模報酬固定

規模報酬遞減

規模不經濟

(Diseconomies of Scale)

內部不經濟

(Internal Diseconomy)

內部

因素

1.專業分工,提升生產效率。

2.大量採購,折扣優惠。

3.充分利用副產品及廢料。

4.管理效益的發揮。

1.規模經濟與規模不經濟的效果相互抵銷。

2.LAC維持最低使用,可達最高生產效率。

1.精密機器、精細分工、銀行貸款等,超越極限後,不易再降低成本。

2.規模擴大,組織複雜,經營管理困難,使LAC上升。

 

5-3.2.3LAC曲線的移動

成因

上下移動,非廠商能控制的外在因素造成。

情況

整條上移

整條下移

說明

生產規模擴大,受外在不利因素影響,使LAC曲線上移。

生產規模擴大,受外在有利因素影響,使LAC曲線下移。

現象

外部不經濟

(External Diseconomies)

外部經濟

(External Economies)

外部

因素

1.生產環境惡化。

2.生產要素價格上漲(工資、地租、利息)

3.政府提高稅率。

4.使用公共設施的效率有其限度。

1.整個產業的生產技術進步。

2.生產要素價格下跌。

3.政府降低稅率。

4.政府增加公共建設。